DSCF9387
有一種東西 玩攝影的人為他散盡家財
剛開始接觸攝影時 總嫌不夠淺
接觸攝影久了 又頻嫌它不夠深
這就是本篇要介紹的主題"景深"

景深顧名思義 就是指"清楚的範圍"
在景深距離之外的景物 因為光學特性
因此會逐漸模糊
因為這種奇特的現象 下面這個問題經常出現:
"請問怎麼拍背景模糊主體清楚的照片?"

像是這樣~



這種照片我們稱之為"淺景深"
因為清楚的距離很短 所以超出景深的景物模糊程度就較大

影響景深的因素主要有下列三種:
1.光圈
2.鏡頭焦距
3.攝影距離

首先大光圈會造成較淺的景深
這在"攝影討論(二)_光圈"中已經提到過
而鏡頭焦距較長(望遠)時 景深也較淺
反之鏡頭焦距較短(廣角)時 景深則較深
所以沒有大光圈鏡頭時 就可以善用望遠端來達成淺景深
像以下這張



在180mm 即使使用了F5.6這麼小的光圈
背景還是模糊掉了
一般小型DC之所以景深很深
就是因為CCD較小 所以使用了焦距非常短的鏡頭

可能有人會作類似的嘗試 然後質疑...
為什麼同一台機身 我的180mm加上F5.6的光圈 無法達到這種模糊程度?
這就跟第三個因素有關了 也就是拍攝距離
拍攝距離確切來說 是跟"攝影者到被攝者(或是對焦點)"與"被攝者到背景"
這兩個的距離比例有關
如果你想用小DC拍出淺景深效果
你可以選擇使用小花模式 儘可能地靠近被攝者
同時拉遠被攝者與背景的距離
就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






上面這兩張都是用RICOH GR Digital拍攝的

淺景深最常見的用途 就是用來簡化背景
看看這張我帶學生外拍時隨手抓拍的



仔細看看 會發現後面還有幾位攝影者
當時model的身旁滿滿的都是拍攝的學生
使用了淺景深 我就可以適度地過濾掉其他人物
成功地將主題突顯出來
除此之外 善用景深特性
可以爲照片增加縱深的空間感



然而 景深可不是愈淺愈好 景深是需要控制的
如果到哪都拍一堆人清楚背景糊到看不見的照片
那在台北拍跟在夏威夷拍 也沒什麼不同了
看看以下這張照片


我捕捉到這個小鬼向前面的情侶丟石頭的一剎那(危險動作)
可是因為發生得太突然 我來不及調整光圈去控制景深
所以前方兩人的身影有點過於模糊 看不太出是情侶
讓這張照片的趣味性稍稍扣了點分
相反地 如果景深太深 觀者就很難注意到小鬼抓著石頭的手

再看看這張


這張照片是我最喜歡的影像之一
一位太太抱著心愛的狗在欣賞龍騰斷橋 非常可愛
我使用了F5.6的光圈 讓橋身的形體仍可清晰辨認
可以想像 假若龍騰斷橋糊成一團
這張照片就會失去角色跟環境的互動

景深的控制是處理背景的方法之一
但不是唯一
當前後景都糊掉的時候
畫面中能夠彼此互動的元素也就更少
應該慎選使用的時機 才不會讓照片失去深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yen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