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5879

前幾篇的內容 都比較偏重於作品的"形式"上
然而創作不免要面臨到"內容"的表達
不過內容跟構圖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篇要嘗試去分析許多構圖方法在表意上的作用

論壇上常見到的問題就是...
拍了照片之後 還要加上一堆文案
去讓照片說話~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就是我們太依賴文字的表意系統
長期以來 台灣對於圖像教育的部分都是相當匱乏的
這常常也使得許多人不願嘗試去理解影像與視覺的語言
將影像的表意過度與美學概念連結
接著又將美學概念過度地等同於直觀的視覺刺激
最後回頭又發現這種邏輯完全無法解釋為何照片缺乏表達能力
只好加上一些風馬牛不相及的文案


DSCF4228
在這之前我們必須要了解.. 如同"另一種影像敘事"中所說的..
影像不同於文字 影像的本質具有了一種意義上的曖昧特性
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掌握多少表意的工具..
就成為影像書寫能力的重點之一

攝影本身是一個時間的切片
有別於我們在生活經驗中順序性..前因後果的理解方式
(只要對照電影的呈現應該就不難理解)
也就是說照片本身的意義是斷裂的
因此照片中的意義建構..來自於影像本身的內在邏輯
完型心理學中也有提到這方面的理論基礎~
認為人對視覺圖像的理解..是經由知覺系統組織後的結果
所以...
"部分之總和不等於整體, 因此整體不能分割,整體是由各部分所決定, 反之各部分也由整體所決定"(民91,蔣載榮)
這句話看來有點繞口...
我覺得可以用"數獨"去理解這句話~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玩過"數獨"遊戲或是填字遊戲
這類型的遊戲都是由一個矩陣方格組成
矩陣中會有一部分的線索 單獨去看行或列的線索都會不完整
假設橫列是成語"百O百O" 縱軸是"O無不克"以及"O之不武"..
那就可以知道三個成語分別是.."百戰百勝".."戰無不克"..與"勝之不武"
 

R0016091
影像的表意也有某種程度的類似
每種元素都會透露數種線索.. 象徵符號是常運用的手法

 

DSCF5627

也例如在光線運用上..
使用軟光可能就會透露..溫柔..柔和..清淡..滑順..等種種線索
硬光可能會透露..剛毅..激烈..冷酷..衝突...等線索
但是實際上到底在這張照片中透露的是哪一種 則取決於其他的元素透露的線索
若畫面中的人正在怒吼..那麼搭配硬光可能透露出來的就是激烈而不是冷酷
如果畫面中的人正在怒吼 卻使用了非常軟的光線 非常繽紛的色彩
那觀看的人可能會覺得沒什麼感覺.. 因為作品本身沒有完整的內在邏輯
總而言之 一幅照片的內涵能否成功表達..能否達到較高的表達強度...
除了影像本身的象徵物運用之外 也關係到視覺元素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

 


DSCF1471
在學校上香港的黎導演的課時 他舉了一個例子~
想像畫面左側有一個男人深情款款地凝視著畫面右側..
如果右側是一堆鈔票 你就覺得這男人很貪財
如果右側是一個波霸 那我們會覺得這男人是個色胚
如果右側是另一個男人 那我們會認為這傢伙是gay


PC030076

PB090015
這是一種簡化的元素互動方式
我們可以繼續想像~
假如背景是在燈光閃爍的河畔 或是在陰森黑暗的古廟 意義有何改變?
如果畫面中的空間是緊迫壓縮的 跟空間開闊 意義又有何差異?
若畫面是看起來明亮的"亮調(high key)" 與充滿暗部的"暗調(low key)" 是否也會有明顯不同?
畫面是用「空」突顯主體,跟「重複」主體來突顯,又是不同做法


DSC_9061
這樣的觀念個人認為可視為一種廣義的構圖概念..
"妥善地安排畫面中所有元素"
如果我們具有更豐富的訓練 能掌握畫面中更多的元素所透露的線索
自然能夠更加細膩地判斷哪些元素要被過濾掉 哪些元素應該如何安排
使得照片的內容獲得自給自足的表達 不太需要仰賴文字

在論壇評圖時 這些就是我常做的事
我像是在玩填字遊戲一樣地嘗試理解對方影像的內在邏輯
然後再由整體邏輯去判斷各部分的元素呈現是否有加分作用 抑或衝突矛盾
我會觀察象徵物的運用...
空間..光線..配色..結構..影像的律動感..人物肢體表情..
以致於元素對比的有無...
甚至是有無"刻意地"抽離某些元素~
例如刻意抽離清晰輪廓以營造動感...
DSC_1477b




刻意抽離明顯主體來塑造空寂的情緒
DSCF6413

還有色彩抽離 不論是黑白照片的超現實感 或是日系寫真抽色的生活氛圍




抽離水平產生不穩定的感受
R0391063

寫到這裡~
這系列的討論核心又回到了文章標題--"目的導向的構圖教學"
構圖這件事並沒有個一百分的標準答案
端看創作本身對於影像的整體 預期表達什麼樣的內涵
接著去決定每個元素的安排方式
當一個創作者產生一種明顯的..一致的..特出的元素安排邏輯時..
即成為了一種個人"風格"

這樣看來.. 構圖的研習會否綁死創作?
not at all~

以影像書寫來說 本篇的觀念還很淺
也尚未探討到連作編排的作用
如果各位有興趣 可繼續參考視覺心理學與電影相關的書籍~

 

最後整理一下目的導向構圖系列的所有文章

目的導向構圖(一): 畫面平衡,探討了基本的畫面穩定,以及有哪些影響平衡的因素
目的導向構圖(二): 主體突顯,談到在"淺景深"之外,許多種各式各樣的突顯主體策略
目的導向構圖(三): 視覺趣味,在畫面穩定與有主體之後,開始嘗試讓作品更有趣、有張力
目的導向構圖(四): 元素互動,形式上趨於成熟了,開始想辦法讓照片說一些東西
目的導向構圖(五): 空間,運用不同空間配置強化訊息要傳遞的感受


更多技術相關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yen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