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強在相簿裡面挑了一張看起來跟LOMO沾得上一點點邊的照片
其實我連一台LOMO相機都沒有
嚴格來說.. 我的其他照片一點都不LOMO.. 或者..
比LOMO還LOMO
即便我自己不使用LOMO相機...
個人對LOMO這個"東西" 不管是風潮或是產品..都挺感興趣的
從攝影的角度來看.. LOMO風潮讓底片不再專屬於數位時代的底片優越論者
讓更多人重新去擁抱底片
從廣告行銷的角度來看.. LOMO的行銷手法又頗值得觀察

LOMO相機最早是在1982年(是我出生那年ㄟ)..
由前蘇聯的"列寧格勒光學機械聯盟(LOMO)"所研發的輕便相機
90年代初期兩位維也納學生到布拉格旅行...
偶然間在古董相機店買了蘇聯生產的LC-A
於是其暗角與高反差的特性逐漸在學生群體間流行起來
最後由Museum Quartier成立了Lomographic Society
之後常聽到的LOMO機.. 就是指由Lomographic所生產的相機
包括Diana和Holga..雖然這兩款由香港製造的相機已經完全沒有蘇聯血統

就我在PTT LOMO板潛水許久的觀察.. 我發現LOMO用戶最終難免會遇到一個疙瘩..
到底LOMO精神是什麼? 什麼是LOMO風格?
對於愈來愈多玩家將vivitar.. 精靈3等任何便宜的玩具相機納入LOMO..
社群中的意見正反不一~
那麼先來參考看看所謂的LOMO十大金條(The ten golden rules of Lomography)
一、無論走到哪,隨身吊著你的樂摸機。
二、二十四小時都別讓它休息。
三、樂摸機不該搞亂你的生活,它是你生活的一部份。
四、貼近你的好攝對象,越近越好!
五、停止思考,攝就對了。
六、快!
七、別管拍攝過程。
八、別管拍到什麼。
九、從腳攝到頭。
十、去他的樂摸十大金條!

這看起來有點弔詭..似乎對定義LOMO毫無幫助...
最後一條打了前九條一個耳光~
不過大致上可以感覺得出來所謂的LOMO精神就是不按牌理出牌
我認為這種精神某種程度上地解放了眾多以拍照取樂的人
"嘿~ 我們的攝影不需昂貴的器材.. 也不需要背負嚴肅的價值.."
但這正是問題所在..
這邊先不談LOMO相機已經一點都不便宜的問題
(LCA+的售價可以買到一堆掛載蔡斯等極端出色鏡頭的傻瓜輕便相機或是SLR..TLR)
我想要談的是LOMO影像根本地違背了LOMO精神~

之前LOMO板曾經有人想要寫LOMO style相關的藝術領域論文
可是論述下來卻愈來愈混亂.. 因為LOMO style沒有辦法被定義
那時我告訴他..與其將LOMO當作一種藝術風格來研究...
不如當做一種消費風潮...
嚴格來說~
假如LOMO精神是一種反規則化的精神...
那麼是否當LOMO style出現一種主流的定型化影像時..
這本身就是反LOMO的?
如同我在一開始所說的..這種精神很容易演變成...
沒有LOMO style~ 或者所有影像都是LOMO style~

在台灣常見到的LOMO照片..大部份除了暗角..漏光跟高反差之外...
影像內容跟其他器材拍攝出來的並無不同....
的確隱約可見到在沙龍攝影之外的影像活力..不過老實說"相去不遠"..
因此有人搞出LOMO風格的軟體設定檔就不足為奇
come on~ 現實一點..買一台Holga還不見得會給你乖乖漏光...
不能調光圈的LCA+在光源充足時暗角並不明顯..(通常暗角在全開光圈最明顯)
軟體調一調有效率多了~
anyway~ 這些LOMO影像大部分在內涵上並無LOMO精神的張狂...
反而可以明顯地見到眾多攝影教條之痕跡
也沒有預期中地充滿拍攝者個人獨特性的多元繽紛
我想這倒稱不上是什麼明顯的缺點..或是極待批判..
只不過有點可惜~
我過去總認為LOMO是台灣陳腐的業餘攝影圈的一道活水
如今看來..離我的期待還有相當的落差~

我想LOMO精神最不可能實踐的部份..
在於它似乎認為不被規則束縛的最好辦法就是不甩規則
但這在創作跟創意的發展上是緣木求魚
在創意訓練上有所謂的"魔島理論"
創意就像突然冒出海平面的島嶼 不了解的人認為那是奇蹟
實際上那是在海平面下長時間地堆積或是醞釀 最後才冒出水面
類似的論調可以追溯到傳播理論與心理學的理論基礎
簡單來說就是garbage in garbage out
創意是一個人生活經驗的重組
如果一個人的所見所聞都是單一類型
再怎麼不甩規則也無法"有建設性地"擺脫規則

所以..如果玩LOMO是為了影像的自由度...
可以先看看這個相簿
或是翻幾本森山大道的攝影集
感受一下內容上的張狂是什麼樣子~ 他們的影像如何帶有強烈的節奏
或是考慮接觸並理解一下目前攝影藝術的發展(不是花錢去相館拍的藝術照喔 XD)
可能會發現LOMO影像的自由度還遠遠不及那些印象中有許許多多規則的攝影藝術
(當然比起沙龍攝影或是美少女外拍是自由許多沒錯啦)

如果玩LOMO是為了那些有趣的相機..
或者從拍攝與分享影像的行為中獲得快樂~
更甚者如"模影失焦:快照攝影與文化工業"這篇論文所分析的...
是一種模糊現實生活..尋求逃避慰藉的舉動
enjoy it~
不過關於LOMO的範圍界定等問題..
恐怕會持續地成為LOMO社群中的認同危機
原因很簡單.. LOMO本身就是個消費風潮...
自然只有消費行為能夠精準地定義它
要深入到創作層面以及影像風格的問題..大可不必~

至於LOMO rules~ 真的看第十條就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yen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