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過郭大爛發表的一篇矯正對攝影理論的態度
同時也看了紅刺蝟寫的攝影人的態度一文
兩者對攝影理論的看法可說一正一反
大爛的文章很可惜..他過於直接批判的態度讓部分網友難以忍受..
紅刺蝟的文章很可惜..他的論述過於針對人..以致於無法面對問題的本質
看完這兩篇..以及與一些網友討論過相關議題之後..
決定將自己的一些想法整理出來~

攝影社群常常會有某些迷思...
其一是..這世界上有一種照片叫"好照片"...
攝影學習的最終目標在追求"完美的"作品
關於這個迷思..我已經在「請狠毒評圖」,批完以後還剩什麼?一文中提出我的看法
另一迷思是...有"一種"要素是對攝影"最"有幫助的~
難道這種問題有標準答案嗎? 難道這個答案是一種普世價值嗎?
我想不是的~
有很多要素都對攝影學習有幫助.. 甚至不同階段的需求也會不同
沒有必要在接觸特定知識或方法論之前....
就用一些"這個重要".."這個不重要"的觀念限制自己
我曾經認為理論是學院派在搞的東西.. 現在我清楚理論能回答什麼問題
我曾經認為攝影的核心在"心"..器材操作技巧不重要...
後來慢慢了解到要讓作品的質感提升..器材操作技巧必須並進

攝影社群有個很弔詭的情形...
假如有人跳出來說.."器材操作技巧"很重要..會有一票人出聲贊同
有人跳出來說..."生活經驗與品味很重要"..又有另一票人拍手叫好
但假如有人說..."攝影理論很重要"..結果常常是鴉雀無聲或是無法茍同
到底問題是在哪裡呢?

首先要探究的面項是... 什麼是"理論"?
理論是一種針對特定問題提出的有條理的闡釋
經過了實驗或是長時間的辯證後..被眾多學者認定有廣泛的解釋能力
於焉形成"理論"
所以理論不是"拍好相片的十大關鍵"..
不是"攝影師的七級分類"...
更不是所有不切實際的文章總合
know how以及tips可以透過經驗歸納出來
但是理論沒有這麼簡單
當我們在說"攝影理論不重要"時....
腦海中浮現的是簡化的方法論..嘴砲文.. 還是理論?

既然理論是用來解答問題的論述
在研讀理論之前.. 勢必要先搞清楚該理論旨在回答什麼問題?
常常看到攝影學習者硬著頭皮去讀"明室"
那是一本探討攝影哲學的書籍..
抱著"如何拍好照片"的問題心態去看那本書
根本無法獲得想要的答案
相對地我們很難在"DSLR聖經"中理解攝影的本質
一個熟悉光學理論的人..我們也不會因此期待他能更深入地理解社會的結構問題
理論不是唸了就顯得自己高人一等..也不是像儲蓄一般知道愈多愈好
理論是為了解答問題

既然眾多理論不是在解答"如何拍出好照片"的問題...
(顯然沒有一種理論叫"好照片理論")
攝影學習者為什麼要研習理論?
這部分因為我是學傳播的..攝影又剛好是一種訊息傳遞的行為
在此便就傳播的角度去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生活週遭的一切意義都不是客觀存在的
這些意義都是透過符號以及社會文化所建構出來的
每個人一出生之後就開始"社會化"..
社會化過程中學習的東西..會建立起一種知識結構..
永遠地影響著未來的學習以及溝通
包括大多數人以為最原始的"美感"在內..大都是被社會建構出來的
(最實際的例子是不同時代與不同文化認同的美女形象不同)
所以當某些約定俗成的內涵深入到我們的血液當中後..
我們很難去質疑這些內涵.. 大多數時候我們甚至習慣到不會察覺
以致於在創作當中我們只能一再地複製這種內涵.. 無法超脫
這時前人研究累積起的理論..提供我們不同的管道
使我們能夠跳出目前身處的位置..去發問..去質疑..去理解問題
例如從自身本質出發的心理學--視覺心理學..精神分析學
從社會結構出發的社會學
探討語言建構意義與刻板印象方式的符號學
拆解社會結構與個人因素如何影響訊息溝通的傳播學
穿越純然的感知去賞析藝術的美學
以及鑽研事物根源與思考方法的哲學

沒錯~!! 這些理論沒有辦法告訴我們如何將照片"拍得更好"
("拍得更好"通常預設了單一的審美價值標準..並過於偏重表達形式)
卻能改變我們眼中的世界
就好像人像沙龍中的女性大部分是慵懶..性感..可愛..嬌弱..
要不假裝強勢實則渴望被佔據的被動形象~
一直以來我們都很習慣這種女性形象
女性內衣的廣告往往將女主角塑造成兩性關係中的主導者
有多少人質疑過女性需要靠胸部來獲得主導權是由男性建構出來的?
了解社會學或傳播學的人..很容易在這些影像中看到女體的消費..
或是大眾文化對於女性刻板印象的複製..以鞏固父系霸權的優勢地位等等痕跡
這些創作者可能就會想要在作品中批判這樣的結構問題
他們會因此拍得更"好"嗎? 恐怕不盡然..
表達的純熟度..媒材的選用..執行的技術..依然會是無法迴避的課題~
但起碼他們能獲得更多觀察世界的角度

許多朋友認為..研習理論會綁死創作
這又牽涉到另一種迷思...
特定的理論是"一種"解釋..不是"唯一"的解釋..
事實上各領域的理論通常是不斷地進行改善..演進..駁斥..擴充..
有時候不同的領域會試圖闡釋類似的議題
或是交互使用不同領域的理論去解析單一議題
理論是活的..是變動的 不是死的~
綁死創作的不是理論.. 而是不假思索~

此外..在廣告行銷的推波助瀾下....
現代的我們處在一個意義由大眾文化充分建構的世界
既然過去學習的知識結構會左右未來的學習
一個一輩子只接觸大眾文化的人..幾乎沒有可能創造超出其外的作品
過去我們在學創意的時候..老師就很強調跨領域的刺激
因此我們需要擔心研習理論會綁死創作嗎?
豈有被大眾文化綁架多年.. 要超脫時才在擔心被侷限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絕對不要因為缺乏了解而去排斥一種東西~

當然最後還是要澄清..理論不是萬靈丹~
理論能讓我們發現問題..解答問題..甚至質疑答案~
能夠讓我們用嶄新的眼光看待尋常的世界
僅止於此~
美感經驗之擴充..細膩的情感..精準的器材操作..敏銳的觀察力..
依然在攝影藝術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理論深厚的創作者若沒有熟練的器材操作技巧..表達的彈性自然大打折扣
卻不能因此說"理論綁死創作"..
他們僅是缺乏了理論之外的要素..
如同器材玩家缺乏器材操作以外的要素一樣~
我們可以先選擇適合自己的要素來發展
再慢慢決定是要擴充哪些要素..還是要專精在某種要素上

有趣的是...就我個人的觀察..
社群中重視理論的人..通常也花費較多的心力去擴充美感經驗與生活品味
反倒是拒斥理論的人..大多只是安心地待在象牙塔裡~
我想那是因為..一個動機夠強烈的人絕對不會預先抗拒未知事物的影響~

個人認為..一個人身處什麼樣的高度其實都無所謂...
每個人的生活背景..資源..以及動機強烈的程度..都有所不同
不是每個拾起相機的人都想要變成職業攝影師或是於當代藝術佔有一席之地
大部分人可能只想有個健康的興趣來豐富生活
但那一點都不該阻礙我們去了解世界有多大..
還有自己的渺小~

理論無法讓你拍出"好照片"
理論會讓你質疑"好照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yen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